如果未来的作品能获得国际认可,崔正恩教授也能因李天尧而光彩夺目。
但是,这样的荣耀,李天尧怎能轻易让给别国之人?
即便没有未来的不确定性,李天尧也不会选择一个外国人为师。若将来两国之间产生分歧,我会站在哪一边?
忠诚与孝道自古难两全,所以这一步,李天尧不愿走错。
“啊?原来你已经有了师傅啊?”
“没错,崔教授,实在抱歉。”
说完这话,李天尧准备结束通话。
然而,崔正恩反应迅速,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天尧,我们可以建立师生关系。
李泰和的小儿子一直渴望成为我的学生,但我一直没有答应。我可以同时指导你们两个,这样就不会让你感到为难了。”
李天尧有些无奈,没想到对方如此坚持。
尽管现在称自己为老师,但当自己在国际上成名时,他又怎会不宣称自己是他教出来的学生呢?
想做他的老师?真是异想天开!
于是他说:“对不起,崔教授,说实话,我不认为当今还有谁能教导我了。”
这句话虽听起来有些自负,但实际上却反映了事实。
从演唱技巧到情感表达,他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几乎无人能及。
即使真的拜崔正恩为师,崔正恩也未必知道还能教些什么给他。
他所能提供的,可能只是利用个人影响力,为李天尧在那个国家创造一些便利。
但对于志在全球舞台的李天尧来说,这些便利远不如大夏市场的吸引力。
大夏市场广阔无垠,相比之下,那个国家的市场显得微不足道。
面对李天尧的态度,崔正恩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继续说服。
李天尧没想到崔正恩竟然真心想帮助他。
崔正恩不希望看到这么有才华的歌手,仅仅因为出身大夏,就在泡菜国遇到阻碍。
他觉得,如果李天尧在泡菜国发展,或许能像一条鲶鱼一样,激励其他本地歌手更快地进步。
当崔正恩迟迟不肯结束通话时,李天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