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东川以增强企业活力为目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企业的创办,国有小型商业企业的“国有民营”改革,以及产权转让、合并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的探索,都在企业内部推行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制度和养老保险机制的建立,为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财税、金融、粮食、供销社、住房等体制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为东川的内部机制有效运转提供了保障,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东川的第三产业结构发生了显着变化,从1978年的277:547:176,调整为234:439:327。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利税和个体工商户数量显着增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转变,不仅拓宽了东川的经济发展思路,也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铜采选产业的基础上,东川以铜、铝、铁为原料的加工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冶金、机械、建材、电子、制革、制糖、医药、造纸、陶瓷、印刷、服装、化工、酿造及食品加工等地方工业体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到1999年,东川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9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倍。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了58倍,市场物价稳定,供应充足。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均实现了显着增长。银行存款余额大幅增加,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解决了10万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着改善,住宅面积扩大,质量提高。
这一时期,东川的变革如同春潮涌动,不仅改变了这片土地的面貌,也改变了东川人民的生活。东川,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勇气,书写了改革开放的辉煌篇章。
时光荏苒,东川的改革开放之路,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