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韩蕾的飞鸽传书第二日午时,便到了清水县骆海的手中。
待看清封皮上那歪歪扭扭的“樽哥亲启”四个字时,她就知道是谁写的。
他不敢耽搁,立即又飞鸽传书,将信送往了北关。
望着信鸽消失在北方的天际,骆海摸着下巴喃喃自语:“这丫头,不会是又闹出什么动静了吧?”
此时的北关,烈日将蜂窝煤厂的铁皮屋顶烤得发烫。
赵樽蹲在新建的彩钢棚下,心不在焉地看着大胖头摆弄那些用竹子制作的水管。
工匠们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在厂区内回荡,空气中飘散着煤灰的味道。
蜂窝煤炉子在大胖头不折不挠的多次尝试下,终于弄出了一个成品,试用后的效果不错。
炉子的外形虽然看上去有些粗糙,但并不影响使用。
蜂窝煤炉子现在已交给了张世阳和一帮工部的工匠批量生产,等到今年冬天时,苍州的百姓就可以用炉子做饭取暖了。
张世阳带着工部工匠在赶制蜂窝煤炉子,从扶风县过来的工匠在忙着搭建几个彩钢瓦棚子。用于堆放从阴山送来的煤和让大家遮阴休息。
“赵樽,您看这个接头!”
大胖头满脸煤灰,举起一个精巧的竹制三通管,见赵樽没反应,又提高嗓门:“赵樽。”
赵樽恍若未闻,目光穿过蒸腾的热浪,落在南方天际。
他的心里正在担心韩蕾,拿在手上的青瓷杯边缘都被他捏出了裂痕。
虽然知道韩蕾已经到了荆州查看生意。但那丫头做事没轻没重,没有她的消息,赵樽心里放心不下。
“喂!你干嘛呢?”
见他发愣,大胖头凑到跟前,油光发亮的脑门上挂着汗珠。
“您这茶盏都要捏碎了,莫不是又在想……”
他故意拉长声调,挤眉弄眼的打趣道:“想咱们那位漂亮的嫂子?”
赵樽这才回神,瞥见茶盏上的裂纹,轻咳一声放下杯子。
“胡说什么。饮水入户的事做得怎么样了?”
“竹管接头已经改良三次了。”大胖头献宝似的递过三通管,“您瞧这榫卯结构,保证滴水不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