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蜡烛的成本越来越高,学生们开始自制煤油灯。周军在这方面可是个小能手。他心灵手巧,同学们都纷纷来找他帮忙。制作煤油灯的过程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首先,要找一根合适的绳子作为灯芯,这根绳子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太粗的话燃烧不充分,太细了火苗又太小。然后,用易拉罐皮小心翼翼地卷一个铅笔一样粗细的筒。这个过程需要格外小心,因为易拉罐皮很薄,一不小心就会划破手指。卷好筒后,将灯芯穿进去,一头再用一个圆形的铁片套上去,再轻轻地放进一个玻璃瓶中。玻璃瓶一般都是同学们从家里找来的废弃瓶子,有的是装过罐头的玻璃罐,有的是用过的药瓶。最后,往玻璃瓶里倒入煤油,让灯芯充分浸湿,这样一盏简易的煤油灯就制作完成了。当煤油灯被点燃的那一刻,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周围,虽然没有电灯那么明亮,但却给同学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这样落后的教学环境,无疑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煤矿领导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深知教育对于煤矿子弟的重要性,也明白这样的环境无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于是,经过多次向上级部门请示和协调,终于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 建新校区。
新校区的选址经过了深思熟虑。最终,定在了煤矿东边的一个小岭上。这个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占用宝贵的耕地资源,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山上绿树成荫,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在草丛中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为新校区的诞生而欢呼。清新的空气、宁静的氛围,让这里成为了一个理想的教学场所。
新校区的建设是按照当时一流的标准来进行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座 “l 型” 三层教学楼。从设计图纸开始,就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建筑师们精心规划,力求让每一个空间都得到合理利用。施工队伍则夜以继日地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当教学楼逐渐从地面升起,那壮观的景象让整个煤矿都为之沸腾。
教学楼的外观设计简约而大气。外立面采用了米白色的瓷砖,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每一层的阳台都用简约的水泥栏杆装饰,既美观又安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