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艰难地透过厚重的云层,洒在朝堂的青砖上,却无法驱散弥漫在众人心中的阴霾。梁元帝萧绎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焦虑与不安。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大臣们,希望能从他们的话语中寻找到一丝破局的希望。
这时,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正是尚书令王冲。他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却又透着一股决绝:“陛下,如今东魏来势汹汹,我军节节败退,金陵危在旦夕。依老臣之见,我们应效仿先朝,迁都以避其锋芒。”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陛下,王尚书所言极是。”一位年轻的官员附和道,“金陵乃我朝根基所在,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迁都可以保存实力,待时机成熟,再图反攻。”他的脸上满是急切,似乎已经看到了金陵城被攻破的惨状。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迁都的主张。一位武将挺身而出,他是领军将军胡僧佑,身材魁梧,声音洪亮:“陛下,迁都乃下下之策!金陵城固若金汤,且我军在此经营多年,百姓根基深厚。如今轻易迁都,不仅会动摇民心,还会让敌军以为我们胆怯,从而更加肆无忌惮。”他的眼神坚定,充满了战斗的决心。
就在双方争论不休之际,又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提出了另一种方案:“陛下,如今陈霸先在西线成功守住了西魏的攻势,何不让他回师救援?陈将军麾下兵强马壮,且作战经验丰富,若他能回援,必能解金陵之围。”
此言一出,朝堂上再次陷入了激烈的讨论。有人支持调陈霸先回援,认为他是南朝的救星,只要他回来,就能扭转战局;也有人反对,担心西线兵力空虚,会让西魏有机可乘。
“陛下,万万不可调陈霸先回援!”一位谋士模样的大臣急切地说道,“西线战事同样吃紧,若陈将军回援,西魏必定会趁机发动进攻,到时我们将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南朝的末日。
“可是,若不调陈霸先回援,金陵城又如何能守得住?”一位支持调兵的大臣反驳道,“难道我们要眼睁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