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的表叔逃荒到此地时,也正是临江码头建成后朝廷运送赈灾物资最多的时候,初来时能糊口便已让张松表叔心满意足,就这么卖着力气熬过大旱年,也迎来了临江码头改为民用。张松表叔以前是个手艺人,日子久了便有了想法,等攒够了钱便支起小业来。
张松的表叔见证了乔帮的从无到有,刘仁杰所了解的乔帮来历便是与张松的表叔闲聊中得知的。
乔帮起初并不叫乔帮,毋宁说乔帮原先并无名称。起初,几个在临江码头卖力气的苦力工抱团取暖,聚集在一起互帮互助。后来,其他的苦力工见到他们做同样活儿比其他人快,活儿便能做得比他人多,收入自然也就比他人多,而且还很是稳定,于是慢慢地就有人加入他们一起。随着加入的人数增多,便逐渐形成了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之所以能为人知,是几次与仗势欺人的小混混们发生冲突后,便有了“伙夫帮”的名号出来称呼他们,只是他们自己并不晓得自己团体有这么个称号而已。而一切的改变,是从洪泰、洪森两兄弟的加入开始的。洪家兄弟会些拳脚功夫,为人又擅于交际,不久后便以善打和手段圆滑逐渐成为团体的领头羊。洪家兄弟见成势后,便与相熟的商行掌柜求名,商行掌柜意自连接商船与码头之桥梁取“桥”字谐音“乔”给洪家兄弟。于是,江湖上便多了个乔帮,而洪泰自荐任帮主,弟弟洪森任副帮主。张松表叔便是在乔帮起名之初离开码头支起小业的。
乔帮成立后,凭着之前团体的便利,逐渐与各商行商谈,临江码头的原有雇工形式被改变,乔帮承接了所有商船的雇工,再分发给苦力工们,从中取利。
码头上的工作,主要便是卸与装,把商船运来的货物卸下放入仓库,把仓库寄存的货物装上商船,这也是码头存在的最大的意义。
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