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感到些许感慨。
“还真是因果循环啊!”
我们小时候就喜欢去道观玩,没想到,最终还是道观的人将你带大了。
朱权的话愈发让人费解,朱小宝有些困惑,但他也没有过于纠结。
“宁王殿下何时前往大宁都司就任?”
朱小宝反问道。
朱权答道。
“应该是在明年春天,等雪融化后,我可能就得启程。”
朱小宝漫不经心地看着他,又道。
“大宁都作为抵御塞外异族的首要防线,宁王身处要地,实数不易啊!”
朱权笑着回应道。
“的确不易!”
“尤其是我还有个近在咫尺的哥哥,我猜他会频繁来访。”
朱小宝身子一紧。
“哦?”
朱小宝停顿了一下,继续道。
“那你打算如何自处?我听说藩王之间相通,可并非好事呐!”
朱权看向朱小宝,笑道。
“我自是支持你的,无需父皇敲打!”
朱小宝挠了挠头。
“不,我不是问你如何看待我和赵婉儿的婚事,我的意思是,在北疆这个敏感地区……”
“呃……我明白了,是我多嘴了!”
他以为宁王是在转移话题,只是这话题转的有些生硬。
宁王轻轻一笑,未作过多说明。
两人对话中都含有深意,谁也没有把话挑明。
不久,他们便抵达了三清山脚下。
三清山并不算特别高,朱小宝站在山脚下仰望,心中顿时涌起些许感慨。
他记起收养原主的老道士,好像是叫道济真人,是紫清道观的第三代弟子。
道济真人每次来到三清山下,总是会停下脚步,凝视远方,却从未再上山。
原主也曾试探性地询问他为何被逐出师门。
道济真人仅提及,在一次佛道论悟中,他败给了几位喇嘛上师,于是自己主动离开了师门。
这些往事,虽都是前身的记忆,但朱小宝也不禁有些感伤。
如今的大明佛道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
九年前,乌思藏都司派遣喇嘛来大明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