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开海可不是件易事!
且不说朝廷中,那些守旧的儒家学者会反对。
单是海上未知的危险,以及大明儿郎要面对海上那无尽的孤独……
这些,都是严峻的考验。
朱元璋将此事铭记在心,他再次贪婪地看向土豆,询问道:
“这东西能磨成粉”
朱小宝肯定地答道。
“没错。”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
“走,去书房,咱还有两份奏疏给你看。”
“快年底了,奏疏太多,咱一个人处理不过来,你帮咱分担些。”
朱小宝听后一喜。
他特别喜欢跟着老爷子审阅奏疏。
尤其是最近他已经将老爷子送来的两本政书读得差不多了。
他必须承认,老爷子送来的那两本政书确实很有用。
朱元璋洒然一笑,先行一步走向书房。
朱小宝则去洗净双手,随后便跟随至书房。
“这……这么多?!”
望着书桌上堆积如山的奏疏,朱小宝感到有些手足无措。
朱元璋道。
“很多吗?咱都已经批了一半儿了。”
朱小宝带着敬意看向朱元璋,真诚地道。
“有了您,大明的百姓们还真是幸运啊!”
想到一个高龄长者仍旧在不懈努力,朱小宝感到一丝羞愧。
“来,坐下看奏疏。”
朱小宝点头,正要坐在朱元璋旁边的太师椅上,老爷子随手放了个坐垫上去。
朱小宝心头一暖,连忙道谢。
“感谢老爷子。”
“开始吧。”
听到这话,朱小宝便打开了奏疏。
朱元璋坐在一旁,看着朱小宝专注的模样,不禁微微一笑。
大孙,若想掌握这个冷酷的帝国,就必须从这些入手。
朱小宝眯起眼睛,聚精会神地阅读着奏疏。
自从看了两册贴合大明当前国体的政书后,朱小宝感慨良多。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或者至少成为一个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