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颤抖着双手,指着那些受伤的儿子们,声音嘶哑地吼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谁如此大胆,敢在我刘府行凶?”
几个儿子哼哼唧唧地哭诉着,却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何人所为。
刘御史气得浑身发抖,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一时间,刘府上下人心惶惶,乱作一团。
接着连续了好几天,刘御史的儿子都被暴打,直到最后出气多进气少,刘御史这才发现,自己儿子们被打的次数,正好和他骂皇后娘娘的次数相等。
到了现在,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依着皇后娘娘的性子,她是不会在意那些参她的人,但是那位皇帝可就不一样了。
刘御史看着床上半死不活的儿子们,老泪纵横,当天就脱去了乌纱帽,跪在皇宫门口请罪。
为了表示自己夸皇后贤德有理有据,还专门作了文章。
“臣今观皇后之德,实乃女中贤良。其倡办女子医馆,令女子得习医而救人,善莫大焉。又开女子学堂,启女子之智,功垂千古。且议陛下修官道,利百姓之出行,促商贸之流通,福泽苍生。臣前有妄言,愧悔无极……”
洋洋洒洒的长文达千字,刘御史高声背诵了三遍。
此时,皇宫门口早已聚集了众多围观之人。
有贩夫走卒,有文人墨客,亦有达官贵人。
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老者说道:“这刘御史此番倒是说了真话,皇后娘娘开办医馆、学堂,实乃功德无量。”
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附和道:“是啊,皇后娘娘此举,当为后世传颂。刘御史能及时醒悟,也算是有几分见识。”
一位衣着华丽的贵妇人接着道:“皇后娘娘心怀天下,这等贤德之人,理当受万民敬仰。刘御史能识得娘娘之好,也算不糊涂。”
一个小商贩也忍不住插嘴:“俺虽不懂啥大道理,但俺也知道皇后娘娘做的是好事,刘御史能认错,还算有点良心。”
一位中年秀才感慨道:“皇后娘娘的善举,乃是造福万民之举,刘御史能幡然悔悟,还算有些良知。”
一位富家公子说道:“皇后娘娘如此贤德,刘御史之前真是有眼无珠,好在如今能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