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林与周亮肩负着重大使命从总部归来,他们带回的不仅是艰巨的任务,更是沉甸甸的压力与期待。冯林坐在办公室里,眉头拧成了麻花,手中的笔仿佛有千钧重,每一笔都承载着他的焦虑与决心。他深知,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斗,然而,前方的道路却迷雾重重。
李总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也是坐立不安,他对公司技术人员的能力了如指掌,明白此次冯林是挑大梁的不二人选。他语重心长地对冯林说:“冯林啊,公司现在就指望你能杀出一条血路,有啥问题大家一起扛,你可别被压力压垮了。”冯林咬着牙,眼中透着坚定,却也难掩内心的忐忑。他明白,自己身后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
冯林深受连青云工作态度的影响,连青云那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对难题的死磕精神,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他坚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这次的翻转试验势在必行,而且要在初步设计完成后立马行动,唯有如此,才能挖出潜在的隐患,为后续的批量生产铺好道路。
冯林没日没夜地奋战,办公室的灯光成了他的伙伴。经过十来天的煎熬,他终于拿出了自认为还不错的翻转方案。
方案到了薛强手中,一场激烈的讨论随即展开。会议室里,众人各抒己见,争论声、分析声交织在一起。最终,这个方案获得了初步认可,李总拍板决定,可以先制作样机进行更深入的测试。
黄主任接到生产任务后,犹如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全力组织人力物力,力求速战速决。
可试制的过程就像在荆棘丛中前行。第一批试验工装强度不足,笼子装进去,气缸压紧后,局部地方就发生了变形。这一状况导致只好重新又做了一套,不仅增加了成本,还耽误了生产。之后又是不断地调试来调试去。
但紧接着,新的“拦路虎”又跳了出来。为了更贴近实际生产,他们向总部要来实物试验,结果笼框移动导致实物破损,外观惨不忍睹。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薛强灵光一闪。他对冯林说:“我觉得在转动体周边加些定位装置,说不定能行。”冯林一拍大腿:“哎呀,我咋没想到!”
冯林为了这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