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宴请之,宴席丰盛,美酒佳肴琳琅满目。
酒过三巡,曹操笑问荀攸:
“君之智谋,吾早有耳闻,今吾迎天子于许都,当以何为先?”
那目光中充满了期待与信任。
荀攸放下酒杯,正襟危坐,神色庄重而严肃,答曰:
“明公既奉天子,当以大义之名,广纳贤才,此乃首要之事。
再者,应整军经武,屯田积粮,如此则根基稳固,大业可图。”
声音沉稳有力,如洪钟敲响。
曹操颔首称善,目光中透着赞许。
又道:“然袁绍拥兵自重,虎视眈眈,为之奈何?”
那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荀攸沉思片刻,眼中精芒一闪,仿佛夜空中划过的流星。
说道:“袁绍虽强,然其性多疑,优柔寡断。
麾下谋士各怀心思,难以同心协力。
明公可示弱于彼,使其骄纵。
暗中发展己力,积蓄力量。
待时机成熟,可遣奇兵袭扰其后方,使其疲于奔命,首尾难顾。”
曹操听后抚掌大笑:“君真吾之子房也。”
那笑声豪迈而爽朗,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此后,曹操依荀攸之计行事,一面礼贤下士,那求贤若渴的姿态,引得诸多贤才纷纷来投,如群鸟归林;
一面令士兵屯田,开垦荒地,粮食渐丰,仓廪充实。
而荀攸也在曹操阵营中逐渐站稳脚跟,如苍松立于山巅。
成为曹操不可或缺的智囊,随曹操应对各方诸侯的挑战,一场乱世争霸之战即将拉开波澜壮阔的大幕。
吕布被押至曹操面前,虽已落败,却仍昂首挺胸,那身姿依旧透着昔日的威风。
曹操看着吕布,心中竟有一丝惜才之意,便转头问荀攸:
“公达以为,此等猛将当如何处置?”
那目光中带着一丝犹豫。
荀攸微微躬身,沉声道:
“主公莫要忘了丁原、董卓之事,此人反复无常,心术不正。
留之必成祸患,留不得。”
声音坚定,如铁石一般。
曹操听后,缓缓点头,神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