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两役,袁绍军队士气低落,如霜打的茄子。
曹操则军心大振,如日中天,为之后官渡决战奠定了良好开端,胜券在握。
袁绍接连折损颜良和文丑两员大将,心中愤恨不已,怒火中烧。
发誓要与曹操决一死战,一雪前耻。
他命人严守粮草营地,如临大敌,以防曹操偷袭。
荀攸却看出其中破绽,目光敏锐。
对曹操:“主公,袁绍虽重兵防守粮草,但乌巢之地,其守军骄纵,麻痹大意。
可令徐晃领精兵伪装成袁军,悄悄潜入乌巢纵火。”
那声音低沉而坚决。
曹操大喜,神色激动,即刻命徐晃前去,那果断的决策显示出他对荀攸的信任。
与此同时,许攸前来投靠曹操。
军中将领多有疑虑,人心惶惶。
荀攸却力主曹操接纳,那坚定的态度令人信服。
说道:“许攸熟知袁绍军情,此乃天赐良机,不容错过。”
曹操遂信之,如获至宝。许攸告知曹操乌巢防备详情,荀攸据此完善计划,精心布局。
徐晃成功潜入乌巢,大火熊熊燃起,映红了半边天。
袁绍营中大乱,如热锅上的蚂蚁。曹操乘势发动总攻,势如破竹。
曹军在荀攸的精妙谋划下,大破袁绍。
袁绍兵败如山倒,丢盔弃甲,只能率领残部狼狈逃窜,如丧家之犬。
曹操大获全胜,站在战场上,望着胜利的景象,尸横遍野,满目疮痍。
感慨万千,对身旁的荀攸赞道:
“公达真吾之子房也。”
那赞叹声中充满了敬佩与感激。
荀攸谦逊低头,神色恭敬。
心中满是助主公成就霸业的欣慰,如春风拂面。
曹操回师许昌后,论功行赏自是少不了。
荀攸本就淡泊名利,视功名为浮云。
然曹操执意要厚赏,那决心不容拒绝。
荀攸无奈只好接受封爵,那神情却依旧淡然。
但荀攸深知,北方初定,人心尚不稳,如根基未牢的大厦。
一日,荀攸进宫面见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