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军中岁月却彻底改变了他。
初入军营,虽心有抵触,可军令如山,李典只能硬着头皮参与训练。
一日,敌军突袭,慌乱之中友军阵脚大乱。
李典眼见形势危急,多年所学治理之道瞬间化为谋略涌上心头。
他冷静指挥身边士卒,巧妙利用地形布防,竟暂时抵住了敌军攻势。
此役过后,李典意识到军事亦如治民,皆是保家卫国之大事。
从此他开始潜心钻研兵法战术,向军中老将虚心求教。
每有闲暇便研习古今战例,从排兵布阵到后勤保障,无不涉猎。
渐渐地,李典在军中崭露头角,其用兵之妙常常令敌人意想不到。
曾经那个不喜兵事的少年,慢慢成长为威震一方的将领,以独特的军事才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恰逢曹操北征乌桓,李典随军出征。
行军途中,粮草运输困难重重,前有劲敌,后无补给,众将皆忧。
李典却镇定自若,凭借往日对后勤保障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运粮策略。
他挑选精壮之士护粮,又设下多重疑兵之计迷惑敌军劫粮者。
果不其然,乌桓军队多次中计,曹军粮草得以源源不断供应前线。
之后在攻打西凉马超之时,马超之军勇猛异常,曹军一时难以招架。
李典观察战场许久,发现马超骑兵虽强,但后方防守薄弱。
于是他亲率一支奇兵,绕道敌后。
待正面战场上双方激战正酣之际,李典率兵突然杀出,前后夹击之下,马超军大败。
经此数役,李典威名远扬,不仅成为曹操麾下得力战将,更在天下间传颂着他由文转武,从厌兵事到精通战事的传奇经历,激励着无数后辈投身军旅,报国建功。
随着名声日盛,李典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嫉妒。
一次,曹操命他镇守一座重要城池。
城中有部分将领暗中勾结外敌,欲加害李典夺其兵权。
然而李典早有察觉,他佯装不知,暗地里却安排亲信监视叛徒动向。
当敌军攻城之时,城内叛徒正要打开城门接应,李典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