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日,司马昭于营帐之内传召他前来议事。
帐内气氛沉凝如铅,压抑得令人几近窒息。
司马昭双眉紧蹙,神色间满是忧虑,沉声道:“如今这蜀地局势风雨飘摇,动荡难安,吾有意挥师伐蜀,不知你意下如何?”
杜预闻之,略作沉吟,继而拱手,恭谨而郑重地回禀道:
“主公,蜀地诚然地势峻峭,险阻重重,易守难攻。然那刘禅昏聩无能,庸碌无为,其麾下臣子亦多有背信弃义、离心离德之徒。此时出兵,胜算诚然不小。然而,征途漫漫,这粮草的转运事宜乃是关键之所在,切不可有丝毫疏忽懈怠。”
司马昭听后,微微颔首,目光中流露出对杜预这番高瞻远瞩之见解的认可与赞许。
随后的几日,杜预全身心投入到出征事宜的筹备之中。
他不辞辛劳,亲力亲为地勘察地形,精心擘画着粮道的规划。
军中的将士们见他凡事皆亲力亲为,毫无半分骄矜之态,心中对他的敬佩犹如滔滔江水,愈发深沉厚重。
但朝中却有部分大臣对此次出征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劳民伤财,恐是得不偿失。
杜预面对众人的质疑,毫不退缩,力排众议。
他在朝堂之上,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地向众人阐述此次出征的利弊得失。
最终,大军得以顺遂启程。
行军途中,状况迭出,险阻重重。
时而遭遇狂风骤雨般的恶劣天气,时而面对崎岖蜿蜒、寸步难行的道路,时而又有敌军出其不意的突袭。
但杜预凭借着他的沉着冷静、泰然自若和机智多谋、算无遗策,巧妙地应对着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
他或是亲自安抚军心,以春风化雨之态稳定士气;或是精心筹谋破敌之策,指挥若定,胸有成竹。
在他的鼎力协助之下,司马昭的伐蜀之战进展颇为顺遂。
而杜预也因其超凡卓越的谋略和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忠诚,逐渐在朝中站稳了脚跟。
他深知,自己正一步步迈向更为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