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开始并不相信这些谗言,但随着李林甫等人不断地挑拨,皇帝心中不禁起了疑虑。
此后,皇帝对王濬的态度渐渐疏远,开始削减他的兵权,并减少了对他的赏赐。
王濬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态度的变化,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愤怒或抱怨。
他深知伴君如伴虎,官场的险恶难以预料。
而且,他的本意是为国家效力,保卫百姓,并非追求权力和财富。
于是,王濬决定主动上书请求辞官回乡。
他在奏折中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无意卷入朝堂的权力争斗,只想回归田园,过平静的生活。
皇帝收到奏折后,假意挽留了一番。
他称赞王濬的功绩,但又表示国家还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王濬深知皇帝的挽留不过是表面功夫,再次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最终,皇帝准奏了。
王濬带着家人回到故乡,那里山清水秀,宁静祥和。
他亲自参与农耕,与乡亲们相处融洽。
他每日读书写字,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同时,他还悉心教导族中子弟,将自己的所学和经验传授给他们。
他常常带着孩子们在田间玩耍,给他们讲述战场上的故事,教导他们要勇敢、正直、善良。
对于那些有志向参军报国的子弟,他更是严格训练,传授他们兵法和武艺。
王濬远离了朝堂的纷争与喧嚣,日子过得平静而自在。
虽偶尔回忆起往昔征战沙场的辉煌岁月,亦只是淡然一笑。
他深知,功名利禄犹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唯有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才是最为珍贵的。
然而,平静的生活没过多久,边疆再次传来告急的消息。
这次来犯之敌比之前更为凶猛残暴,气势汹汹。
朝廷先后派遣的将领纷纷战败,连连败退。
皇帝此时才如梦初醒,想起了王濬的卓越才能,心中懊悔不已,后悔当初对他的猜忌和疏远。
他在宫中踱步,焦虑不安,最终决定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