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仅仅是个开始。
这三十来人三四个做一拨,满村子家家户户敲门讨要,刚送走一拨不一会儿又来另一拨,同样的满脸菜色、满脸愁苦,同样的悲惨可怜让人同情。
第一拨、第二拨上门的时候勉强给点儿,等到后边再来人,谁家再有同情心也扛不住了啊。于是后边再来的,各家就不肯给了,只说你们的同伙刚来过了、已经给过了,家里也没有多少余粮,给不起了。
谁家的粮食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是?
同情别人的前提是先把自家给安顿好啊。
但这些流民来都来了,且一开始这村子里的人家给的比别的村子都大方,他们哪儿舍得就走?
能多要一点是一点。
能多要一口是一口。
在可以活命的粮食的面前,没有什么不能舍弃。
这些流民死缠烂打,有些脾气不太好的村里人火气也上来了,好说歹说不管用忍不住破口大骂。
流民们倒是不还嘴,挨了骂就哭,一个劲儿的哭,哭得跟死了爹娘似的好不凄惨,有的索性一屁股坐在人家家门口放声大哭。
暮色渐渐降临,正是准备要做晚饭的时候,家门口坐着几个衣衫褴褛、凄凄惨惨、嚎啕大哭的人,这叫什么事儿?
谁见了不烦躁?不暴躁?
有的人家捏着鼻子又舀了小半碗杂粮将人打发走了,有的人家拿起扫帚竹篙开始咒骂赶人,闹哄哄的没个消停。
最后柳里正不得不又捏着鼻子出面,纠集了村里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儿们,强行将这些流民赶了出去。
“你们够了啊,这年月谁都不容易,我们能从嘴里抠下点东西给你们不用我多说你们也该知道多不容易。你们要是再得寸进尺,别怪我们不客气。”
柳里正的话让大家伙儿都忍不住生气,一个个破口大骂。
“对,早知道这帮人这么贪心,一开始我就谁也不给!”
“没错,没完没了了还!”
“这么多人一家家都去一趟,谁家给得起?不给还撒泼打滚耍赖?你们要不要脸啊。”
“要不怎么说好人做不得呢。”
“算了算了,就当积阴德吧,让他们赶紧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