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她立刻附和,“我还想加点细节,比如灯光从冷色慢慢变暖,这样能强化她的内心变化。观众也会更容易感受到情绪的递进。”
“冷到暖,确实有代入感。”林天宇低头写着,忽然停下问她,“那音乐呢?需要配合吗?”
“当然需要!”她微微前倾,语气充满热情,“这里可以用弦乐,从低音开始逐渐拉高音阶,到转场结束的时候,弦乐戛然而止,与灯光变化同步,干净又有冲击力。”
“弦乐戛然而止?”林天宇点点头,试着在脑海里还原这个场景,“这个想法我喜欢,很有戏剧张力。那演员呢,她能不能顺着音乐停下的瞬间,做一个定格的动作?”
她认真思索了一下,然后拍了拍手:“可以!定格动作既能呼应音乐的停顿,还能给观众留一点回味的空间。”
“那动作该怎么设计?”林天宇挑眉,“是维持转身的姿势,还是增加一个向前的步伐?”
“向前一步会更好。”她语气笃定,“这一步既是她的挣扎,也是她的决心。观众会感受到她在跨越心理障碍,同时也为下一幕做好铺垫。”
“好,那就这么定。”林天宇在笔记上划了一道线,写下几个关键点,“我发现,每次和你讨论,思路都会更清晰。”
她扬起嘴角:“我也是,每次都像在碰撞火花,特别过瘾。”
“剧本分析变成了创作会议了。”林天宇笑着摇头,“不过这样挺好,细节越完善,效果就越惊艳。”
“嗯,所以别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拿起剧本翻了几页,“说到细节,这里有一段台词,我觉得也可以调整一下节奏。”
“又发现问题了?”林天宇立刻凑过去,“哪里?”
她指着某一页:“这里,她说完这句,直接接下一句是不是有点突兀?需要有一个情绪的缓冲。”
“确实。”林天宇仔细看了几秒,提议道:“加一个停顿或者一个无声的动作,比如她低头整理衣角,表现内心的纠结。”
“好主意。”她边听边点头,“低头整理衣角的动作很自然,而且不会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