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乐谱上留存着他年轻时记录的诸多笔记。
那是他的导师留下的话语,被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
正因对每一个细微的指示都未曾遗漏,仅仅看着乐谱,往昔的记忆便清晰如昨。
“轻一点。再轻一点。”
“是谁让你把音弹得模糊不清的!”
当时年轻气盛的指挥家的怒吼声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热血沸腾的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对团员们要求严苛。
为了达到完美,反复练习,直至深夜,因此当时有不少人因无法忍受富尔特文格勒的完美主义而离开。
然而,在这艰难的历程中坚持下来的人,短则 20 年,长则 30 年以上,一直与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坚守在柏林爱乐乐团。
因为他们都坚信他是正确的。
都认为他的音乐是完美的。
他们也都是愿意为了一场演出而全力以赴的人。
雷蒙·多内克在这些人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对他而言,威廉·富尔特文格勒既是准则,也是理想。
接近他成为目标,探索他的音乐世界是年轻时雷蒙·多内克的追求。
如今亦是如此。
“老师。”
尽管聆听过无数的演绎版本。
但雷蒙·多内克至今仍未听到比 1996 年在巴特洪堡,由威廉·富尔特文格勒指挥、自己担任首席时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d 大调更完美的演奏。
“拿着那个有什么用。为下一场演出做准备吧。”
“但总有一天会用到的吧。”
指挥家在演出结束后并不单独保管乐谱。
即使是同一首曲子,每次也都想要有不同的表达,雷蒙·多内克虽理解他的想法,但却无法将他留下的乐谱束之高阁。
即便已成为过去。
他也认为那次演奏、那份乐谱所蕴含的价值不会消失。
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威廉·富尔特文格勒留下的众多乐谱,大部分都被雷蒙·多内克收藏。
他既是背叛帝国的叛徒。
同时也是最追随指挥家的信徒,他的这种矛盾无人能够理解。
或许连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