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试的最后一天,苏然正专注于最后的殿试策论答题,全身心地阐述着自己对治国理政的深刻见解,试图为国家的发展献上良策。
突然,一个小纸团从旁边飞过来,滚落到他的脚边。苏然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没有立刻去捡。
过了一会儿,他用余光瞥见旁边的考生正紧张地看着他,眼神中充满暗示。
苏然心中疑惑,趁考官不注意,悄悄捡起纸团。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字:“共享答案,保你高中”。
苏然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眼神中透露出愤怒与不屑。他深知这种作弊行为的严重性,这不仅是对自己多年寒窗苦读的侮辱,更是对科举公平公正原则的践踏。
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拿起笔,在纸条背面写下“绝不作弊”四个字,然后趁着考官巡视的间隙,将纸条扔回给了那个考生,并严厉地瞪了他一眼,低声说道:“莫要再行此等歪门邪道之事,凭真才实学才是正途!若靠作弊高中,日后如何面对天下百姓,如何对得起国家的期许?”
那个考生满脸羞愧,低下头不敢再看苏然。
殿试结束后,苏然的试卷因其新颖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被呈到了圣上和一众考官面前。
然而,一位资历颇深的考官却提出了质疑:“此考生观点虽好,但过于大胆创新,与传统经义多有不符,恐其心不稳,思想激进,不宜重用。”
苏然听闻,上前一步,恭敬而坚定地说道:“大人,时代在变,治国之策亦需与时俱进。传统经义固然重要,但不可成为束缚思想的枷锁。”
“就如当年于谦于少保参加科举,他心怀苍生,文章尽显济世之志,虽言辞恳切、观点大胆,却也曾遭人非议。可后来他力挽狂澜,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拯救大明于水火。”
“他那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不正彰显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坚定信念吗?”
“如今国家面临诸多挑战,若一味拘泥于旧规,如何能寻得破局之法?”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不卑不亢,眼神中透着对正义和理想的执着。
另一位年轻些的考官立刻点头赞同:“苏然所言极是,如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