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上,有一个名叫白庙村的小村庄。从高空俯瞰,它就像一片飘落人间的叶子,安静地躺在平原的怀抱里。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春有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秋有金黄的麦浪随着秋风翻涌,仿佛是大地谱写的丰收乐章。一条蜿蜒的乡间小路,像丝带般将村子与外界相连,路面是被岁月打磨得平实的泥土,雨天时,车轮碾过会留下深深浅浅的辙印;晴天时,孩童们在上面嬉笑奔跑,扬起阵阵尘土。
白庙村的村口,矗立着一座古老的白色庙宇。这座庙宇的墙壁早已斑驳,砖块在风雨的侵蚀下,轮廓变得模糊,可那飞檐斗拱的建筑结构,仍彰显着往昔的精巧与庄重。据说,这座庙宇始建于明朝末年,几百年来,它一直静静守护着村子,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每至初一、十五,村里的老人们便会结伴来到庙宇,虔诚地烧香祈福,香烟缭绕中,他们的脸上满是对生活的敬畏与对平安的祈愿。
村子里,错落分布着许多土坯房。这些房子的外墙是用黄土和麦秸混合夯实而成,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深深浅浅的沟壑,像是时光镌刻的皱纹。屋顶覆盖着茅草,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黄,每逢雨天,雨水顺着茅草滑落,滴答滴答地落在屋檐下的水缸里,奏响一曲乡村独有的雨之乐章。房屋的门窗大多是木质的,因常年的开合与风吹日晒,木板变得粗糙,缝隙间偶尔会钻进几只调皮的小虫子。
村边,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溪水不深,却异常清澈,能清晰地看到水底圆润的石子和摇曳的水草。溪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像是少女的发丝,随风飘舞,时不时地拂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夏日的午后,村里的孩子们会光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