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起源
玩具匮乏催生创造: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家庭收入有限,像商店里的铁皮玩具、毛绒玩偶等精美玩具,价格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负担。孩子们更多只能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就地取材创造游戏。冰棒几分钱一支,是大多数孩子都能消费得起的消暑零食。吃完冰棒后,冰棒棍就成了孩子们手中的“宝贝”。孩子们观察到冰棒棍的形状和质地,联想到可以用它们来创造一种新的游戏,于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冰棒棍收集起来,发明了挑冰糕棍游戏,让简单的冰棒棍成为了快乐的源泉。
民间文化的传承与演变:中国民间游戏文化底蕴深厚,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等游戏都是通过口口相传、亲身示范的方式,在长辈与晚辈、同伴与同伴之间传承下来。挑冰糕棍游戏很可能也是如此,从某个乡村、小镇或特定群体开始。比如在一个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的小村落里,孩子们偶然发现把冰棒棍撒开后一根根挑起来很有趣,于是在小伙伴之间传开。随着人们为了生活迁徙、不同地区之间交流增多,这个游戏逐渐传播开来。在传播过程中,不同地方的孩子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和自身喜好习惯,为游戏增加了新元素,如有的地方会用彩色笔为冰棒棍染色并赋予不同分值,使游戏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80、90年代流行
冰棒产业的发展: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冰棒生产厂家纷纷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内江的甜城牌冰棒为例,80年代中期其凭借独特的口味和稳定的质量,畅销云贵川三省。除了传统白糖冰棒,还推出了豆沙、牛奶、水果等多种口味的冰棒,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冰棒产量大幅增加,价格亲民,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冰棒的小贩,孩子们购买冰棒十分方便,冰棒棍的数量也大量增多,为挑冰糕棍游戏的流行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社交与娱乐需求的满足:80、90年代,娱乐设施和媒体资源相对有限,电视尚未在每个家庭普及,电子游戏厅不仅数量少,而且消费较高,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不是日常的娱乐选择。挑冰糕棍游戏简单易操作,几乎没有场地限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