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康自小就对造船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痴迷。每当听闻江上船只往来的动静,他总会迫不及待地跑到江边,目光紧紧锁住那些或轻巧灵便、或雄伟壮观的船只,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深深吸引。小小的他,心中满是对船只构造的好奇,常常思索着这些庞然大物是如何在水中自如航行的。
随着年龄渐长,孟康对造船的热爱愈发浓烈。他时常跑到当地的船厂,那弥漫着木屑清香与工匠们号子声的地方,对他而言仿佛是世间最具吸引力的宝藏之地。
他主动帮工匠们递工具、搬木料,一双明亮的眼睛紧紧盯着造船的每一道工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遇到不懂之处,他便虚心向工匠们请教,那股子求知若渴的劲头,让工匠们都对这个好学的少年印象深刻。
回到家中,孟康更是废寝忘食地研读各类造船典籍,在昏黄摇曳的油灯下,他常常沉浸在复杂的船图与艰涩的文字中,直至夜深人静,家人都已入睡,他仍在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凭借着过人的天赋与这份超乎常人的勤奋,孟康在木工技艺上进步飞速,对于造船的各个环节,从船身的框架搭建到船桨的精细雕琢,他都逐渐有了自己深刻的见解。
成年后的孟康,怀揣着对造船事业的满腔热血与抱负,毅然来到了繁华的蓟州府,投身于战船的打造工作。在蓟州的船厂,孟康仿佛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他对工作的认真与执着,让众人都为之赞叹。
为了挑选到最优质的木材,他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周边的山林之间。每一棵树木,他都要仔细查看其纹理走向,轻轻敲击以辨别质地的疏密,确保每一根用于战船建造的木料都坚韧耐用,能够承受住水上的风浪考验。
回到船厂,孟康手持墨斗,精准地在木料上弹出墨线,拉锯、刨木,每一个动作都娴熟而有力。对于木板的尺寸,他严格把控,哪怕是分毫的误差都绝不允许。
在打造至关重要的榫卯结构时,孟康更是全神贯注,仿佛进入了一个只有他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