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悠悠闲闲地喝茶、看报纸、聊天,浑然不知道忙疯的时刻即将到来。
在《收获》开年第一期的杂志在全国大面积铺货的时候,羊城、深市等各大省会城市的知识分子们来书店询问《双面人生》。
短短一两天的时间,就有上百人询问,各省市书店就决定和北京的出版社订《双面人生》。
发行部办公室的电话叮铃铃的响个不停,王莉负责接电话,她的嗓门一开很大。
“什么?你们要五千本《双面人生》?确定是问潭这个作者的书?”
“你是江川省的新华书店?你们也要《双面人生》,要多少我记录一下。”
到了后来,王莉的声音已经可以压低了,“问潭的《双面人生》对吧?我们这里库首印一百二十万很充足,你们还是决定要三千本对吗?”
发行部刚开始按照各省市的要求,三千、五千八千进行发货,只是很快他们就觉得这个方案得改。
北京的新华书店可是足有一万五千的库存,又补进了两万的库存,谁知道北京要进行第二次补货的时候,沪市的电话又打了过来,沪市也要求补货两万。
这其中还夹杂了距离北京最近的直辖市津市要了一万的书。
要知道北京两次加起来是三万五的量,沪市是两万三的量,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已经告罄了。
这样来看,那些发往省会城市的三千、五千量的书根本不够用,至少应该发上两万到三万的书。
北京、沪市还有最近的津市的量也不能再增加多少了,一百二十万的书是要在全国的新华书店卖的,是不能只在几个大城市卖,这样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不相符合。
发行部开了一个会,把全国的量都划分了出来,然后要求王莉给各个省的新华书店打电话,把新的量告诉他们。
王莉刚开始接受了这个任务,后来就不行了,原因很简单,这些省会城市又不知道《双面人生》会热销。
两万到三万的量对他们来说太多了,担心卖不出去会压库存。
新华书店每年都有采购指标,不能把大头花在这个不知名作者的《双面人生》上。
王莉要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