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项目的推进,苏瑶和陆铭的接触如同两条交织的丝线,越来越紧密。他们一起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进行市场调研。他们观察着街头巷尾的店铺招牌、行人的消费行为,收集着各种数据和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起分析竞争对手的广告策略,研究那些成功案例的亮点和失败案例的教训。在无数次的讨论和分析中,他们逐渐发现了对方的优点。
苏瑶开始欣赏陆铭的国际视野,那是一种站在全球市场高度看待问题的视角,让她看到了广告营销领域更广阔的天地。陆铭对数据的严谨分析能力也让她赞叹不已,他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而陆铭则对苏瑶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佩服有加,她仿佛是一本行走的国内市场百科全书,对各种文化差异、地域特点和消费趋势了如指掌。苏瑶那天马行空的创意更是让他眼前一亮,她的思维不受传统束缚,总能想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却又极具吸引力的点子。在频繁的接触和相互欣赏中,爱情的火花在他们心间悄然点燃,如同黑暗中闪烁的微弱火苗,逐渐发展成温暖而明亮的火焰。
然而,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苏瑶发现陆铭有一个让她有些难受的习惯。陆铭似乎拥有一种敏锐得近乎苛刻的洞察力,总是能迅速地发现周围人的缺点。在一次团队聚餐中,氛围原本轻松愉快,同事们分享着彼此的策划思路,欢声笑语不断。当一位同事兴致勃勃地阐述自己的策划方案时,陆铭却直接指出了其中逻辑上的漏洞和市场调研不够深入的问题。他的语气虽然平淡,但话语却如同一把利刃,瞬间刺破了欢乐的氛围。那位同事的笑容僵在脸上,有些尴尬地低下了头,其他同事也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还有一次,他们在评价其他公司的广告作品时,陆铭也是一连串地指出缺点。从色彩搭配的不协调到文案表达的模糊,从创意的缺乏新意到整体风格的不统一,他说得头头是道,却让整个评价过程变得沉重压抑,仿佛那些广告作品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