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臣发现这些信件,担心是曹家嫁祸给满朝官员以及世家大族的,轻易处置不利于大将军您稳定局势,就没拿出来,后经我一一比对,且详细查询,基本上确定了这些信件的真实性,今日才敢拿给大将军审阅!”诸葛亮当然知道他的自作主张,只会降低袁熙对他的信任,之前司马懿自作主张就导致袁熙边缘过司马懿一段时间,于是解释了一番。
袁熙听后开始阅读了几封信,信件被分成了三堆,袁熙阅读的是三堆信件最上面的三封,看过之后袁熙给气笑了:“官渡新败的时候,这帮家伙为求生路,写信给曹操效忠,可以理解;曹操一死,曹丕当政,要求他们写这些效忠书,也可以理解;但是曹丕被围困在洛阳的时候,居然也有通信投效的,我就不太理解了?你怎么看,孔明!”
“属下以为都得惩戒,均以通敌罪名处理,特别是后边两类,重叠的人很多,只处理一部分会显的不公平。”诸葛亮的回答十分严苛,符合他赏罚公平的性格。
“不太好吧?这处罚完,朝堂上上得少三分之二,而且三台六司刚成立,一下处置这么多人,部门再想推进下去可不容易。还是让我考虑一下吧!”袁熙没有立刻同意诸葛亮的请求。
“属下倒是觉得可以跟‘大赦’相结合,正好让他们减少处罚,提高大将军的威望。”诸葛亮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里面有些信件是他刚提拔的官员写过的,诸葛亮也不想搞得自己缺人手。
“你的意思是先以此定罪,再以‘大赦天下’的名义给他们免罪,这样把‘大赦天下’的名声划到我的名下!”袁熙听后,立刻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
“正是,也不是完全不处罚,大将军可以用罚铜等方式从轻处罚这些人,只不过别重罪处置就行。”诸葛亮提出了一些让步似的意见。
“行吧!这些东西放着,我看看。大朝会的时候,你通知三台六司的长官、副手们提前半个时辰去中书台,我先跟他们说一下,别在朝会上搞出什么乱子。”袁熙看了一下诸葛亮,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是袁熙突然想起了曹操在历史上的做法,于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