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卿之意,乃赞同吐蕃之结盟之请乎?”
豆卢宽颔首以示肯定,言辞恳切:“正是,陛下。
若两国能以联姻巩固盟谊,则情谊之基,必坚如磐石!”
李世民听后,陷入了沉思,眉宇间透露出权衡利弊的神色。
片刻之后,他转而询问殿内其他臣僚:“诸位卿家,可有异议?”
一时间,大殿之内静谧无声,众臣皆保持缄默。
在他们心中,行事宁可谨慎少为,亦不愿因轻率而犯错,
故而在没有明确更优之策时,沉默往往是最安全的姿态。
李夜的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跪拜的大臣们,胸中的怒火犹如即将喷薄的岩浆,难以遏制。
他心中暗自叹息,对这些臣子的不争感到痛心疾首。
终于,他按捺不住,挺身而出,直面豆卢宽,声音中带着几分质问与不满:
“豆大人,本王斗胆问一句,您是否已被那吐蕃暗中许下了什么甜头?
为何您言辞之间,处处为那吐蕃开脱?
您造成我大唐与吐蕃结盟,那么,我大唐又何必自降身价,去同意与他们的结盟?
结盟的意义何在?又能为我大唐带来何等益处?
至于您提及的吐谷浑,不过弹丸小国,我大唐铁骑横扫突厥如卷席,
对付这等小国,又何须假手于他人,更遑论需要一个所谓的盟友来共同对敌?”
豆卢宽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双手紧握成拳,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
他的目光与李夜那炽热如火的视线相撞,仿佛两股力量在空气中激烈交锋。
殿内阳光普照,映照着豆卢宽那张因激动而略显扭曲的脸庞,他的双唇紧抿,透露出坚决。
他直接道:“楚王殿下不要污蔑老臣,老臣只是站在大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且老臣也是为了大唐好!”
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众臣的目光在两人间来回游移,
大气也不敢喘,整个大殿充斥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息。
李夜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屑与讥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