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的筹集更是让他们焦头烂额。银行贷款的申请屡屡碰壁,让他们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发动村民集资,但乡村的经济条件本就不宽裕,集资的效果微乎其微。
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他们四处寻找投资人,但很多投资人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前景持观望态度,担心投资无法得到回报。叶立航和吴林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详细的项目计划书和可行性报告,试图说服投资人。
在宣传方面,尽管他们在社交媒体和旅游网站上发布了大量的信息和图片,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营销手段和吸引人的亮点,点击率和关注度都很低。他们尝试与一些旅游博主合作,但由于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不高,很多博主都拒绝了他们的邀请。
为了提高乡村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叶立航和吴林决定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如生态摄影比赛、亲子农耕体验等。然而,活动的筹备过程充满了波折,从活动的策划、宣传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在生态摄影比赛中,由于宣传不到位,报名参加的人数远远低于预期;亲子农耕体验活动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人员,导致活动现场混乱,游客的体验感很差。
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乡村的餐饮和住宿条件简陋,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他们试图鼓励村民改造自家的房屋,开办农家乐和民宿,但村民们担心投资无法收回,积极性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叶立航和吴林决定先打造几个样板,让村民看到实际的收益。他们亲自参与设计和装修,努力提升服务的品质。但由于经验不足,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装修风格不符合游客的喜好、设施设备不完善等。
家庭方面,孩子在学校因为父母的疏于关心,成绩下滑严重,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老师多次找家长沟通,希望他们能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状态。叶立航和吴林感到无比内疚,他们试图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但往往因为疲惫不堪而无法全身心投入。
父母的身体也越来越差,需要人照顾。他们只能在周末匆忙带父母去医院看病,然后又立刻回到工作岗位。面对家庭的困境,叶立航和吴林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与此同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