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强看着手中打听到的消息,在手中反复翻看着,好似想要看出一朵花来。
不管是那种情况,应该都是好事吧,在能保证足够的农田数量,朝廷又提供足够军事装备的话,府兵制比募兵制要好。
这是曹小强的下意识的感觉,军功授田,这大杀器一样的策略,用之,朝廷肯定能打。不过,这策略,可能会让很多其他人不满,尤其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士绅,况且,现在朝廷也没那么土地来支持府兵制。
现在是靠夺取的西夏人的土地,来分田给士兵,朝廷另外再补贴一部分军饷,来实施的这种形式的府兵。
可能这已经不是完全的府兵制了,不过,也许这样募兵和府兵制相结合的制度,比较适合现在的北宋,曹小强不得知,也许这是改革一种尝试。
曹小强在灵州路推行的屯田授田,按照每名军丁分两百亩田。然后第二年开始,军饷就减至原本的三分之一,但是其他所有军用物资。
包括军装,武器,铠甲,军马,辎重物资都是朝廷出。
军饷一下,曹小强没敢减太多,因为灵州路毕竟是前线,一直是属于随时要出战的情况,战备任务很严重。
就这样,还是跟朝廷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尤其是安置了大量厢军后。
这些厢军分了田地后,拿到的军饷更少,但是他们基本不用上战场,也就是维持治安,平时除农忙之外,都在轮调着干活。
各种各样的活,以修路,修水利为主。
干活的时候,都是包吃包住,况且伙食也不差。所以除了没有工钱,其他都是灵州路包的。为了伙食这事,曹小强特地交代,并多次抽检后,还经常派弟子过来搞突袭巡查,就怕克扣口粮,虐待民夫,甚至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李三德和苏轼多少有些不明白,为啥说不用支付其他费用的时候,曹小强脸都很红,实在是,曹小强心里总觉得,自己比无良资本家压榨工人还狠。
曹小强也知道,其实自己已经对这些厢军和抽调的民夫很好了。
服徭役,还是要自带干粮的,古代朝廷压制劳动人民,就是这么狠。
曹小强沉思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