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士来心中暗忖:这朝堂究竟谁主沉浮?竟张口闭口皆为丞相摄政王,真乃咄咄怪事!然他仍强抑不满,客气道:“有劳公公了。”
消息传回京都,朝堂之上再起波澜。丞相李橓率先发难,出列奏道:“陛下,定北侯公然违抗圣意,拒绝进京授勋,此乃大不敬之罪,当严惩不贷!”
镇北大元帅李天铭闻言,急忙出列反驳:“丞相此言差矣。定北侯于北疆征战,历经艰辛,如今登州初定,事务繁多,实难脱身。且其战功卓着,忠心可鉴,偶有不便,亦当体谅。”
李天铭话音刚落,兵部侍郎王启年亦站出来说道:“陛下,臣附议元帅之言。定北侯多年来戍守北疆,风餐露宿,为我大炎抵御外敌,可谓劳苦功高。此次收复登州,更是解民倒悬。臣以为,当厚赏定北侯,如赐予良田美宅、金银珠宝,以酬其功,方显陛下圣恩浩荡,亦能激励将士奋勇杀敌。”
户部尚书赵丰年也紧接着表态:“陛下,定北侯此次出征,耗费大量军资,然其战果斐然,为朝廷节省诸多后续剿匪之费用。臣以为,除了赏赐财物,可减免登州赋税三年,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也彰显朝廷对定北侯之功的认可与支持。”
这几位大臣一发声,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见此情形,也纷纷开始思考定北侯的功绩是否真的值得丰厚封赏。
李橓见势不妙,冷哼一声:“诸位大人莫要被表象所迷惑。定北侯手握重兵,若再加以厚赏,其势力岂不是愈发膨胀?届时,恐危及朝廷。”
李天铭据理力争:“丞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北疆虽暂得安宁,然局势仍暗流涌动。定北侯于登州,犹如定海神针,若此时强令其进京,万一北疆生变,何人可担此重任?且我大炎以武立国,有功不赏,何以服众?何以激励后来者为朝廷效命?”
摄政王李天佑见二人争执不下,嘴角噙着一抹冷笑,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