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有浩瀚的汪洋;北面则是寒冷的高原和西伯利亚荒野;南方则被热带雨林和横断山脉等天然屏障环绕;西方则更加壮观,西南有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而西北是广袤的沙漠,更西则是葱岭。”
“这些自然屏障,将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环境,让生活在这一片土地的人们,浑然产生了一股认同感,由此诞生出——华夏!”
顾成看着陈羽侃侃而谈的样子,心中诧异。
他之前一直认为华夏是始皇帝大一统后,才具备的认同感。
毕竟,始皇帝的车同轨、书同文等,可是真正消除了战国思想上的误差。
在他的认知里也与朱棣一样,思想融合大于民族融合。
但现在听着陈羽的解释,感觉确实如此。
毕竟,战国时期你可以是战国时期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为不同的国家而战,但本质上是一个民族。
这并不矛盾。
陈羽:“天然的地理切割会导致封闭的地理环境,不仅使得封闭环境内民族的认同感极大的提升,而且对文明的延续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比如,从任何方向的外敌入侵都极为困难,甚至过不了这些自然障碍。”
“我曾读过一本史书,是有关秦朝时期,据说始皇帝统一六国后,有一支横扫欧亚大陆的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在这种情况下开启了东征,史称亚历山大东征!只不过这支军队行军至葱岭便止步不前。”
“若非葱岭及西域的沙漠障碍,亚历山大可能会继续东征,直达中原地区。与当时始皇帝统治下的大秦,进行正明交锋!”
陈羽讲话的同时,手指上沾了沾水,在桌面上画起来华夏周遭所面临的地理切割。外加压力山大大军的切入点如何被葱岭所阻挡。
一提到战争,还是有关外敌战争,朱棣端起手中的酒,一脸沉思的看着陈羽画出的华夏草图与周遭自然环境。
陈羽口中所说,先秦时期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进行过远征,他不怀疑。
毕竟对于一些史书上面的记载,尤其先秦时期,很多东西都流失了,但不代表绝迹了。
但哪怕假设,朱棣也会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