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夫人直嫌女儿丢脸,碍于荣和长公主在场,忍住没去揪她的耳朵。
荣和长公主也不阻挠,抬眸看向对面的男席。
裴定也正望着这边,与长公主对视上,装作若无其事搁下茶盏,茶水不慎溅上衣袖,云禾见状忙递上绢帕。
长公主轻笑一声。
这会儿还强装镇定,再晚一步,小姑娘没嫁给她那侄儿,就被旁人捷足先登了。
大周男女防不甚严明,诗会上男女互赠芍药表明心意,这赠画,倒是别出心裁。
谢鸾此前从未见过眼前的男子,观他气度穿着,后头几位姑娘以扇却面,频频往这边看来,大抵是京中哪位达官贵人家中的公子。
眼前的男子见她蹙眉,方才想起介绍自己,“在下韩彧。”
一般大家贵族介绍自己,习惯在名字前冠以家族门第,即便本人藉藉无名,旁人一听也知是哪位大人家的公子,哪位大人家的千金。
不会因此得罪什么不该得罪的人。
而眼前这位,仅凭一个姓,便足以让谢鸾猜到他的身份了。
上京只有一户人家姓赵,淑妃的母家,赵宰辅贵为三朝元老,赵家在京中的地位自不必多言。
而全大周姓韩的,也就只有这么一家,溯川韩家。
溯川韩家的家主,便是应天书院的掌门人韩先生,前不久受太后所邀来上京做客,位同上卿。
眼前这位,是溯川韩氏惊才艳艳的二公子,去岁新科及第的一甲状元。
……也是上京这些世家子弟的眼中盯,肉中刺。
宣德帝继位后力排众议,将本朝科举改为糊名制,但世家把控朝局太久,每年三甲前十,能有两个寒门子弟就不错了。
即便这些寒门子弟没什么背景,更容易受天子提拔,仅凭一两个愣头青,妄想动摇不了世家的根基,简直痴人说梦。
溯川韩氏自开设应天书院起,便广收寒门子弟,反而各大世家只有一个名额。
韩家无意与各大世家对立,与陛下提拔寒门子弟的初衷却是一致的。
若陛下有意拉拢,溯川韩氏便是真正的天子近臣。
真正得罪各大世家的,还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