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戈达拉的突破也显得更加“合理”,在遇到强对抗时,第一时间选择将球分给外线的队友,而不是强行挑战高难度的拉杆上篮。
米勒和迪奥的高位策应依旧稳健,但传球的选择明显偏向保守,减少了那些可能带来失误的冒险长传。他们在场上,更像是在进行一场高强度的带对抗训练。
防守端,山猫队的轮转依旧存在,但压迫性和身体对抗强度,明显无法与之前对阵活塞和马刺时相提并论,更像是在演练某种特定的防守站位。而小牛队则如同打了鸡血,防守端侵略性十足,上线对持球人的夹击凶狠而及时,内线的协防也密不透风,每一次防守都拼尽全力。
王宇航早早地开始了轮换,斯普雷威尔、阿里扎、亨特、佩普等替补球员获得了大量的出场时间,而雷·阿伦、华莱士等核心主力的上场时间则被严格控制在20分钟左右。
半场结束的哨声响起,记分牌上的数字清晰地反映了两队不同的比赛状态:小牛 60,山猫 48。达拉斯人依靠更高的比赛强度和核心球员诺维茨基近乎无解的发挥,取得了12分的领先优势。山猫队员们走下场时,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沮丧,只是平静地擦着汗,听着教练组布置下半场的“演练任务”。
下半场,山猫队彻底进入了“训练模式”。王宇航站在场边,如同一个严格的教官,不时对着场上喊着某个战术的编号,或者提醒着某个球员的跑位细节。
“跑‘zipper’!安德烈,切入再坚决一点!”
“凯尔!那个掩护出来的角度不对!再往外线拉开半步!”
“鲍里斯!高位策应,注意观察弱侧的防守移动!”
球员们心领神会,专注于执行着教练布置的特定战术,即使进攻打铁或者防守端被对手得分,也立刻投入到下一次的战术演练之中,眼神交汇间,更多的是对跑位、掩护时机的确认和调整。
斯普雷威尔也获得了大量时间,他努力地尝试融入体系,接到球后不再像之前那样第一时间寻求单打,而是尝试着寻找处于空位的队友,虽然偶尔还是会出现传球失误或者跑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