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下一个。”
问:有这样一部作品中的角色曾经身居高位,因为一些原因受罚住在了河里面,因饥饿三天两头就出去吃一个人,历经千百年受害的人不计其数,有一天遇到了师徒三人被打败后被收为三师弟,最后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还功德圆满成了佛。
如此三观不正的作品却深受人民的喜爱,据此创作出的二创作品数不胜数。
“哎,真的,你去看一下《西游记》原着吧,哪怕是电视剧呢。”
“且不说沙僧在流沙河待了几百年,每隔七天就要受一次万箭穿心之苦。就说西行这一路用双脚挑着行李走遍十万八千里这算不算罚,一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都要打这算不算惩罚,还有最后他封的是菩萨不是佛!”
“佛教等级森严,佛就是佛,菩萨就是菩萨,你说沙僧成佛别说原着,电视剧你也没看过啊。”
“那我给你科普一下吧,《西游记》这本书诞生于明朝最动荡的那五十年,整本书充满了对官僚阶级的讽刺,整本书揭露了这么一个利益链条。妖吃人——神保妖——妖成佛。”
“换句话说,悟空八戒沙僧,一个暴虐一个好色一个吃人,但他们在高层授意下走个过场直接成佛成菩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明朝官场的讽刺。”
“更别提原着中有背景的妖怪被接走,没背景的妖怪被一棒子打死,更有狮驼岭这种人间炼狱,被如来放任一千多年。”
“所以读西游要读懂其中的讽刺,这部着作有一半的文学价值就在于讽刺,而另一半的价值就在于极其精彩的角色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