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早在千年前的汉朝,有一位大儒就说过,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魏崇延面色铁青道,“怎么到他这里,竟然还提出了私有财产!”
    “他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魏无忌说道:“陛下也不必为此事过于担忧。”
    “让朕如何不担忧!他这样做,是在动摇天下人心!”
    魏崇延这句话不但不夸张,反而一语中的。
    皇权时代,统制的基础有两方面:
    一是生产资料,也就是土地。
    将百姓锁死在土地上,让他们不能随意迁徙,这样就更好控制和管理。
    二是想法,也就是思想宣传。
    其实在李彦前世的那个时代的历史也是如此。
    中国古代,在汉武帝之前,都没有形成统一的一种思想。
    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各有各信奉的学说。
    例如有法家,有农家,儒家,墨家等等。
    也就是说,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理念,各自为各自的理念去推动一些事,甚至教化百姓。
    那百姓的想法,自然也各有不同。
    例如有的百姓信奉道家学说,每天种种地,然后就开始打盹,或者避世。
    你作为一个君王,当你要征兵的时候,要么找不到人,找到人了要么得到的答案就是:上善若水,打个屁的仗!滚一边玩去!
    也可能是:仁爱非攻,别整幺蛾子!
    这样民间的百姓当然各自都活得很滋润,因为隔壁那群儒生只能对儒生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就是,做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
    那你老百姓,肯定也得有你老百姓的样子咯!
    那你该上场打仗的时候,你怎么能不上场呢?
    忠义难道不是你这个老百姓该有的吗?
    你不忠义,不为大家付出你自己的生命,你还配活着吗?
    这些具备典型儒家的话语,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具备市场。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动员过程太过生硬。
    例如秦国商鞅的那一套,是用制度上的强行规定来控制肉体,达到全民皆兵。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真千金被弃?直播当红娘火爆全网!炸了女主鱼塘,小师妹独自美丽想骗情?那就别怪我开虐了我自九天来明末太子:父皇咋把龙袍披我身上了?妖怪茶话会黑化暂停,小奶团被全家反派宠不停狂龙归来,美女总裁沦陷了帝少小妻又闯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