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曹爽他们太过天真了,没有分化击破,反而一出手就是无差别打击,引发了众怒。更要命的是,他们明明得罪了天下的士族,可却仍旧优柔寡断……
他们既没有顺势而为,也没有杀伐果决,这就是谈玄之臣的通病吧。”
“是啊,谈玄就该远离朝堂,出仕就该为国尽忠,这本就是矛盾的啊。山伯伯,您说如果强行镇压会成功吗?”
“谁知道呢,最有可能的便是天下大乱,士族们会投敌叛国,敌国也会趁机发动战争。”
“好吧,那后来呢?”
“后来就是天下名士减半,争利小人当道,为国之士寒心。
而后先帝靠门阀支持成势,陛下上位也像曹丕一样要借助士族,陛下大肆封赏搬出三公旧制,甚至三公不足以封赏直接凑足了八公。
陛下汲取了曹魏孤军奋战的教训,大肆分封藩王,各地兵权也大都控制在自家叔伯兄弟手中。
难道他不知道七国之乱吗?可有什么办法呢?
现在朝中势力错综复杂,所以在平定天下之前,士族仍旧是要以安抚为主的,看不清大势,你就只会成为牺牲品。”
山伯伯说完后我沉思了很久,晋朝除了太监,硬是凑齐了汉朝所有的问题,像一锅乱炖,掌勺的人也不知该如何下手了吧。
可我还是有一件事不明白,问山伯伯道:“山伯伯,治国不是得用忠臣吗?陛下为什么要重用贾充那样的小人呢?”
“呵,前车之鉴,谁敢任用曹操刘备这样的英雄呢?贾充有才能却无大志,擅权谋而无威望,他也是最怕司马氏失势的人,用他不是最安心吗?”
“山伯伯,那陛下为什么要让贾充出镇秦州,后来又听信冯紞他们的收回成命呢?”
“你以为陛下为什么肯让贾充出朝?
贾充把女儿嫁给齐王司马攸让陛下有了危机感,陛下怕贾充倒向齐王才对贾充有了意见,所以当太子娶了贾充另一个女儿后,陛下便能继续信任贾充了。
昭儿,我知道你不喜欢荀勖,但这个人真的很会做官啊,他提出的每一项建议都是陛下心里所想,你最好不要跟他起冲突。”
我叹了口气说:“我大概明白了,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