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如果上次她不满意条件,为什么不提出来?
反而今日出现在农科院。
看完所有后,周围的研究员连连说好。
“这东西可以啊!怕是一小时收割百亩不在话下!”
“还是靠轮子推动,这样就不用人力了!”
“这还能脱粒,岂不是一次性解决完全,这大大简短了收割时间!”
“但是咱们现在的发动机能带动吗?”
“还有这些系统,怕是有点难搞!”
“但不是所有小麦地都是大平原吧?这个因素考虑到了吗?”
边看边讨论的更多。
在场的人都不是废物,自然看得明白其中的内在。
但是机器这种东西,不是一下子就能出来的。
在一些地方还有未突破的难点。
而且还有一些外在因素需要考虑。
苏羡予自然听到了这些话,这也是她不怎么喜欢研发农具的原因。
农具相较于精密仪器,最重要还要考虑自然因素。
毕竟农具是用在土里,土地可不会按照他们意愿去长。
科研的话,只需要算术正确,仪器研发精确,考虑风速和阳光的影响之外。
什么高科技机器迎刃而解。
众科研学者:汝听,人言否?
雅先生在一旁没有说话,相较于其他人,他只是一个门外汉。
但是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来,这个东西具有很大的作用。
周围人的讨论声逐渐减少,苏羡予这才出声道:“你们说的一切我都有考虑。
先说地理位置。
机器到不到的地方,可以用手扶式割晒机。
这东西相较于大机器,更加能用于一些土地少的人家。”
苏羡予并不自大,认为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能适用于所有地方。
合理听取别人的建议,未尝不是一次新的进步。
听到这话,周围人点了点头,大型机器主要用作于成千上万亩土地。
一些小地方的种植,确实可以用手扶式割晒机。
但是——
“用在这里的发动机,现目前研制出来的发动机应该不能用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