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雄英却是剑眉一挑,似笑非笑地反问道,“哦?可是方才你自己明明说过户部没有足够的银两来支撑此次北伐,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听到这话,王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紧接着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户部虽然囊中羞涩,但朝中那些官员们可都是富得流油啊!只要我们能够振臂高呼,发动众臣踊跃捐款,何愁军费无着?”
朱雄英不禁哑然失笑,略带嘲讽的摇了摇头,“哼,就算让他们每人象征性地拿出三五百两银子来做做表面功夫,对于这场规模浩大的战争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王时闻言,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浮现出一抹狡黠之色,压低声音对朱雄英献计道。
“殿下莫急,微臣倒是有一个绝妙的法子,可以通知百官,捐款名单确定下来以后,待到咱们成功光复辽东之时,便在当地立下一座巨大的石碑。
并将所有捐款者的姓名逐一铭刻其上,按捐款的多少排列,让辽东的百姓们都清楚知晓究竟是谁慷慨解囊、出资拯救他们脱离水深火热之中。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彰显这些大臣们的义举,让他们名垂青史、受万民敬仰,永世传颂其功德,更能够让朝廷有钱,一举克复辽东,光复失地!
相信到那时,那些平日里吝啬小气的官员们定会争先恐后的踊跃捐献大量钱财,唯恐落于人后被人耻笑啊!毕竟文官最在乎的那就是脸面了。”
说完,王时得意洋洋的看着朱雄英,似乎在等待对方的赞赏和肯定。
就在此时,站在一旁的徐达与汤和两人不禁面面相觑,只见他俩的嘴角一阵抽搐,心中暗自嘀咕着。
这家伙也太损了吧!真是够缺德的!不过好在咱们这些当武将的,平日里对脸面这东西看得倒也没那么重。
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从土匪堆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还要啥脸。”
朱雄英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似乎颇为认同这个说法,但很快他又皱起眉头,提出了一个新的疑问,“话虽如此,可万一他们当中有些人要钱不要命、死皮赖脸地不肯配合朝廷行事,那该如何是好?”
面对朱雄英的疑惑,王时却是胸有成竹地反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