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地球因气候灾难与资源枯竭陷入生态崩溃的绝境。
主角林秋是一位专攻生物工程的女科学家,她带领团队启动了名为“天工”的跨物种基因融合计划。
——通过提取深海热泉生物的耐极端基因、沙漠植物的锁水机制等地球原生生命体的生存密码,试图重构退化的生态系统。
影片围绕人工干预自然所引发的伦理争议展开。
当基因融合技术意外催生出能自主进化的半机械生命体“共生体”,人类不得不在“灭绝危机”与“物种异化”之间抉择。
如果说《问仙》所表达的修仙主题是肉体飞升,那么《天工》所要表达的概念就是机械飞升。
剧本中对生物机械有着极为丰富的描述:被共生体结晶化的城市,机械体上流淌的金属冷光,在废土之上生长出的血肉……
但文字的内容始终还是有限的,如果能通过特效技术将其搬上大银幕,那呈现出的必将是一场令人震撼的瑰丽盛宴。
不愧是科幻界的泰斗人物,即便《天工》是其早年创作的剧本,但其立意深度就算是放在如今,依旧并不过时。
《天工》的核心冲突聚焦于林秋与激进环保组织“荒原之子”的理念对抗。
前者相信科技是修复自然的“天工工具”,后者认为人类应彻底退出生态链。
最终,当“共生体”用结晶化的形态净化污染却开始吞噬城市时,林秋发现真正的“天工”之道:
——人类只是自然的协作者,而非造物主,唯有通过技术与自然规律的共生,方能实现文明的存续。
整个剧本深入探讨了科技伦理与生态哲学,充满了批判意味。
末页那句“人类只是自然的协作者”,瞬间拨云见日,在刹那间醍醐灌顶,引发无尽的思考。
此刻,会议室里,将近十个人围坐在一起。
除了白梨,还有公司的数位电影专业技术顾问。
每个人都拿到了《天工》的剧本拓印,大家都是第一次阅读。
现场一片安静,只有空调出风口传来轻微的风声。
白梨不知道别人读完是什么感受,至少她在看完了《天工》的手写稿后,便被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