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刻意忽略了关键事实——”傅闫的声音从长桌对面传来,赵恒熙下意识挺直脊背,余光瞥见他胸前别着羊皮鼓胸针,那是她之前随手送他的礼物。
“非遗巡游中的‘保家卫国’主题,本质是文化中家国情怀的自然流露,就像f国每年国庆阅兵展示法兰西战旗,y国皇家军队保留传统军乐仪式。”
负责舆情收集的林剑翻着手中的报告插话:“但对方抓住‘抗美援朝’‘抗日战争’这些敏感词大做文章,说我们借文化输出搞‘历史复仇’。”
傅闫的目光下意识扫过赵恒熙,他知道赵恒熙的祖父曾是志愿军战士,此刻她垂眸盯着笔记本,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我们需要重构叙事框架。”赵恒熙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高了半度,“与其纠结历史细节的攻防,不如强调文化记忆中的和平基因。”
她抬头看向众人,语气坚定,“比如,洛市非遗里的《劝和歌》,源自清代晋商调解商帮纠纷的传统;梆子戏《长平遗恨》,讲的是赵括母亲劝止战争的故事——这些才是我们要传递的核心。”
傅闫手中的钢笔顿在便签纸上,上面刚写下“历史牌vs文化牌”的标题,也是赵恒熙想表达的核心。
程筱语看了眼好友,用激光笔在屏幕上圈出“和平”“传承”两个关键词:“赵副司长的思路很清晰。接下来需要具体方案:第一,制作‘非遗里的和平密码’系列纪录片,重点挖掘传统艺术中反战、求和的元素;
第二,邀请国际文化学者参与研讨会,用第三方声音解构‘政治工具’论;第三,针对m国和r国的舆论场,用当地语言推送老兵访谈——比如,让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m国老兵,对比华国与m国两国文化中的战争记忆。”
会议结束前,程筱语突然点将:“麻烦傅司长和赵副司长一起负责纪录片统筹,尤其是老兵访谈部分。”
她意味深长地扫过两人,“听说赵副司长的祖父是抗美援朝英雄,这层亲历者视角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