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沿对此嗤之以鼻,这明显是计老二的一派胡诌,他可能自己都不了解木央的具体药效,看来只有南叔才是真正知道的人。
他和计老二下山去挑水的河是和巴叔他们挑水的同一条河,发源自幻甲山,河名派阳河。
派阳河绕着上三村附近的山丘七绕八拐的来回穿梭,为在这些山丘的山腰种植木央提供了很好的取水之处。
唐小沿一来就得跟着计老二到山下打水,他按照计老二的嘱咐,挑着两个空水桶跟着对方沿土路朝山脚下走去。
前方计老二顶着个光头,也挑着两个空水桶,这木桶一桶能装接近百斤的河水,两桶水加上恐怕得有两百斤,要挑到山腰上,得花费不少力气,难怪计老二代管他这块地,都已经找南叔申诉过好几次了。
当然本季的药材收获,一大半都算作计老二的收入,唐小沿认为这是很合理的。
但由于他初来乍到,没有任何收入,南叔也特意赊了几十斤米给他,算作预支的部分收入。
他要有真正卖木央的收入,得等到下一季收获后才能有了。
当然,唐小沿并没有打算在上三村就这样一直当药农,他的目的是了解这个世界。
当他在药农这个岗位或者上三村这个地方了解到了足够的信息,肯定是会离开这里的。
米和必要的生活用品运输和采购,都是巴叔帮着他张罗的,包括把他带到计老二面前并传达南叔的吩咐,让计老二教他木央种植技术等,对此唐小沿很是感激巴叔。
这里的嬴们很淳朴!
唐小沿并不怵挑水,在南山整理老房子的半年时间,所有砖瓦土石都是他自己挑来挑去的,他的身体素质就是那几个月锻炼出来的,但挑两百斤水走上半山腰,还是应该相当费力。
唐小沿学着计老二的姿势,把木桶撑进派阳河,木桶灌满了水,他用力一提,把木桶提出水面,转身放在一边,随后又把另一个桶装满水,拿好竹扁担,手执棕绳端部的铁钩,往水桶提把一钩,矮下身体用肩膀一顶,随后就站起身来。
比想象的轻嘛!唐小沿顺着水桶晃悠的节奏,紧紧跟在计老二身后,不怎么费力地就将两桶水挑上了半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