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梁的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产生的压力越大,借此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虽然没有进行压力测试,但按相关力学原理计算,这个油梁最大可产生几百石的压力(一石按一百斤算),这是卧式撞榨完全不能相比的。
而且这种压榨方式更加省力、省时。
这种方式下,出一堂油,只要两个人,两个半左右时辰就够了,可谓真正的事半功倍。
其实说起来,油坊的设计和筹建倒没怎么费工夫。因为整个油坊都是纪永灵自己设计,自己掏钱买料,再由纪满川和纪满庆以及村里人帮忙盖起来的。
但是,却在请油匠师傅时,花费了很大的功夫。
因为如今的手艺都是师承,看似简单的榨油工艺,从选料、去壳 、炒籽、磨碾、 蒸胚、结包饼、踩饼、上榨、撞榨、接油、沉淀、缸醒等,需经历十几道工序,蕴含着无数的智慧。
空有油坊,却没有可靠的榨油师傅,也是白瞎。
因为这里头很多门道,没有一定的经验是摸不上道的。等真正榨起油来,只要其中一个环节不到位,出油率就会大大降低。不仅不赚钱,还可能亏本。
尽管,纪满川和纪满庆两个汉子一有空就去县里的油坊“偷师”,可是他们看到的只能是伴随着“嗨——哟,嗨——哟”的号子声,几个匠人紧握长长的油槌,对油槽中的楔子进桩进行撞击挤压。
至于其他环节,他们两个门外汉,也就看个热闹,连人家门槛的边边都摸不到。
后来,他们左右打听,说是牛家庄隔壁陈户村有个老油匠陈师,先前是在隔壁县的油坊里做工。如今年纪大了,想落叶归根,于是去年回到自己村里,以种地为生。
纪满川和纪满庆去请陈师时,陈师说油坊里的事都是力气活,他自己年纪大了,做不太动,不想白拿钱不做事,便很干脆地拒绝了 。
纪满川和纪满庆跑了几次,都无法说服陈师。
后来纪满川见陈师的儿子陈娃,年纪还小,才十七,于是提出让陈师带着儿子一起去做工,以后陈娃就留在油坊做事。
孩子是陈师的心病,他这辈子成亲晚,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