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1959年秋,粮食大规模减产已成事实。
    反而还有人瞒报谎报粮食产量,报喜不报忧,报纸上都出现了亩产过万斤的神迹!
    可是何雨柱家院子里的玉米产量才刚刚三百多斤不到四百斤而已。
    同样的,后院儿的小麦亩产量不过是刚刚二百斤。
    这还是水分充足土地肥沃,作物有人精心照料的结果!
    真的无法想象,这几十倍的差距如何产生的?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农村的亲戚到城里借粮!
    不可思议吧?
    种地的农民向不种地的工人借粮食,是不是很滑稽?
    确实很华丽,但是它却是现实里发生的情况。
    作为“大户人家”,院里有地的何家,也不能幸免。
    何大清那些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平时根本不来往的亲戚,都拖家带口的来看望“远房亲戚”了!
    浦霞家的亲戚更绝,把他们姐妹两个的家都走了一遍,这家借点那家借点。
    要不是浦玉家住在西北,他们姐三个的家里估计会被连番轰炸!
    何雨柱烦他们,却也不能往外撵人,那样太不近人情,也显得他当官不认亲!
    何雨柱刚从莫斯科回来那几天还有些不适应,现在已经麻木了,见怪不怪了!
    当时这帮人成群结队地来,来了就吃就住,成天鸡飞狗跳的,还不讲卫生。
    就连何家的狗子都讨厌他们,可还是得和颜悦色地供着。
    何雨柱为了保证可爱的狗子们不被他们吃了, 就临时把它们收进了黑诊所。
    郑筱兰为了不耽误工作直接住进了外交部宿舍。
    浦霞和何大清一商量,一家人搬回了95号院儿,就连何老四都带了回去。
    这些亲戚一看人家主人都走了,就剩下何雨柱一个大老爷们儿带两个奶娃子,还有一个半大小子,他们待着也没意思了。
    于是收拾收拾东西带着何家的最后一点粮食走了!
    临走还说何大清忘本,忘恩负义之类的!
    俗话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无外乎如此 ,可以理解。
    何雨柱也没往心里去,还偷偷的给他们每家的包袱里都放了五十元钱。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神话从童子功开始抗战之关山重重黑光咸鱼的美漫日常我算命你吃瓜,直播成神靠大家深山老猎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末世娇女要吃饱,大佬前任求抱抱重回78娶知青,我靠狩猎让全家吃肉重生:我带着金手指闯官场请仙人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