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诞毕竟是姓诸葛的,是自己的族弟,出兵救援他,对于自己的名声也有极大的好处。
但是,是自己领兵过去救援呢?还是安排什么人出兵救援呢?这一点诸葛亮暂时还没有决定。
此时他才发现,自己之前对于将领的培养的确是有些太过缓慢了。
其实也不是他没有培养麾下将领的独立性,只是因为大汉北伐的兵力就那么多,面对的敌人也很多,他不能也不敢分兵出战,否则对于自己来说风险就有点太大了。
目前他的第一人选是姜维,这个年轻人的能力已经得到了他的认可,如果率兵救援的话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问题是,姜维现在还在长安那面,整理投降的魏军,压根来不及出兵救援。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魏延。
从偷袭潼关开始,诸葛亮就逐步发现了魏延的统兵能力和战略眼光,承担这个任务毫无疑问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诸葛亮犹豫的是,魏延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慎重。
说实话,魏延偷袭潼关,原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他后来擅自率军追击魏帝曹叡的行为,却有极大的风险,曹叡的身边毕竟有数万人马,而魏延只有一万人马,但凡埋伏一下魏延的兵马,那战局毫无疑问会翻转,给曹叡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还有一个人选是赵云赵子龙,不过他的问题是,他的岁数太大了,诸葛亮总有种感觉,他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追随先帝而去,诸葛亮不敢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到他的手里。
于是,诸葛亮叫来了刘能,想问问他的意见。
听完诸葛亮的分析,刘能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丞相,你打算派多少兵马过去支援?”
“两万。”诸葛亮说道:“公休的手里有五万兵马,又占据地利优势,想要抵挡住十万吴军并不容易,不过再加上两万兵马,应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所以现在就是在纠结让谁统兵呗?”刘能问道。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对,现在我的确是有些拿不定统兵的人选。”
“你认为谁可以承担去这个统兵的重任?”
“此事丞相你不能问我吧?我就是一个打酱油的。”刘能整个人都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