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看着众人各抒己见,心中已有定论,却还是佯装为难,沉吟片刻后说道:“罢了罢了,既然诸位如此推崇,朕就勉强允准此剧本通过审核,在燕京试演。”
司马迁和刘细君一听,顿时喜出望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忙跪地谢恩。
金傅等人也面露欣慰之色,期待着这部剧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为大汉带来新的变革。
尤其是金傅,这位罪臣之子,在长安的日子可谓举步维艰。
走在长安的街头,人们对他指指点点,眼神中满是轻蔑与嫌弃。
那些昔日与他家交好的权贵,如今见了他,也都避之不及,仿佛他身上带着某种不祥的气息。朝堂之上,他更是被诸多官员排挤,无论他提出何种建议,总会被无端驳回,仿佛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在这冷漠的环境中,金傅的内心满是压抑与愤懑,他时常望着家族曾经辉煌的府邸,暗自神伤,心中不断质问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然而,金傅并未就此沉沦。
当他来到燕京,本以为能开启新的生活,可又遭遇了双湖事件,被李骁、李宛父子关押折磨,身心遭受重创。但
即便如此,他对大汉的忠心从未改变。他深知,唯有为朝廷做出贡献,才能洗刷家族的耻辱,证明自己的价值。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几乎将自己全部身家用来买地,赠给朝廷作为皇宫选址,希望能借此为大汉的未来添砖加瓦,也让自己能重新赢得尊重。
当金傅接触到《白毛女》剧本时,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看着剧本中杨大郎一家的悲惨遭遇,心中五味杂陈。
杨大郎被地主压榨,生活困苦不堪,这让金傅想起自己在长安被排挤时的艰难处境,那种无力感和绝望感如出一辙。
而喜儿的顽强抗争,又让金傅看到了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
他在心中暗自感慨:“这喜儿,虽为女子,却有着这般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强权压迫,从未放弃。就如同我,即便身处绝境,也从未想过背叛大汉,始终坚守着心中的那份忠诚。”
读到杨大郎为了女儿,在走投无路之下仍苦苦挣扎,金傅的眼眶湿润了。
他想到自己为了家族的名誉,为了能在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