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在沈云峰紧锣密鼓的督促和大量人力的投入下,春耕之前,“丰南号”农场已经初具规模。
    房屋已经建起一片,十几户村民已经移居到山下,赤腰瑶寨和十家瑶寨的都有。有了这些人,春耕就可以开展了。
    山下和山上有些温差,等于可以错时开展春耕,这样劳力的使用也可以调剂一些,不耽误大面积的种植。
    农场基本具备运行能力的时候,在江平江东岸,也就是基地和农场的对面,一座建筑也开始建造。
    这将是“丰南号”在山下的第一所学堂,以后既满足在农场居住的“丰南号”职工家庭子弟的就学,也将面对平地瑶村落的孩儿们。
    为了不挑动官府及有些人的神经,沈云峰准备将山下的学堂叫做育儿堂,意思就是带孩子的地方。
    教育是政务领域的大事,无论官府还是乡绅都盯着这一块,人与人的差别从这里就开始了,上层社会垄断了教育,也就是垄断了未来的上层。
    贵族的子女可以通过继承继续当贵族,世家和乡绅们通过科举能够入仕,那寻常百姓人家即使有参加科举的资格,没地方受教育依然是空。
    清朝规定五种人不能参加科举,分别是冷籍,就是说三代以上没有中举的不能参加。
    府衙杂役子孙,这些人的子孙要避嫌,就是在衙门当差却无功名之人的子孙。
    从事乐艺人的子孙,简单说就是戏子的后代。
    丐户、疍户的子孙,这些人就是常年生活在陆地和海上小商贩的后代。
    还有奴隶子孙也不能参加科举。
    寻常百姓人家既然限定了无法参加科举,那又何必去受教育,即使有些眼光的乡绅和富农,也只是让孩子读书认字,期待几代后能有所突破。
    像师爷这样的职业,多半都是读书有成但不得科举的人物。
    当“丰南号”农场开始春耕的时候,李九章的“兴城号”已经返回了几笔货款,又拉走源源不断的货物。
    桅灯和沥青麻绳的供不应求让李九章已经快忽略了白酒的利润。
    南方最大的港口现在在广州,李九章现在已经将心思放在了广州。
    一旦进入广州,那销量将有一个惊人的升高,李九章现在担心的就是瑶寨的生产能力能不能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从虐杀原形开始不死不灭熢火之下克系执法官八零换亲:娇医美人被高冷大少宠上天我家夫人靠武力感化反派宴别枝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修罗剑神王腾大难不死后,我获得了通灵能力完蛋,我被鞑子包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