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孙通的说法:“我是要继承儒学正统的,怎么能在这战乱中轻易死去呢?我左右摇摆,也不过是为了保存儒学的权宜之计。”说得义正言辞。
    彭城兵败,叔孙通跟着逃到荥阳,发现刘邦很讨厌穿儒袍的人,叔孙通就换上刘邦身边人常穿的短衣衫,效仿楚人的打扮,刘邦很是喜欢。在刘邦身边的时候,叔孙通向刘邦推荐的人才居然一个儒生都没有,而是附近的强盗土匪之类的粗胚,追随叔孙通的上百名儒学弟子抱怨不止,叔孙通又振振有词:
    “你们这些傻叉,现在推荐的人都是上战场拼命的,你们能去拼命吗?我现在只有先给他推荐那些能够冲锋陷阵、斩将拔旗的勇士,陛下才会信重我。至于各位,要有耐心,大家的好日子在后面呢!”
    这一番话弟子们听进去没有,无人知晓,但是叔孙通在刘邦面前就很是得用,刘邦也按照胡亥给的地位,让叔孙通在自己身边做博士,继续当活字典、百科全书和搜索引擎,还给了个封号,叫稷嗣君。这封号不是来自实有的封地,而是说叔孙通是稷下学派法定继承人的意思。
    这个封号在张村被张诚拿来当成笑话,说怎么稷下学宫的继承人就是这么个德行,公孙尼子听了也只有苦笑,对自己这位校友倒是很难品评。
    但是无论如何,叔孙通是如今朝廷中最为精通儒学礼法的人。天下安定,叔孙通必然有一番新的座位,说上战场拼命,叔孙通这样的儒生起不了作用,说处理账目管理后勤,叔孙通这一代的儒生也早就没有孔子弟子那般的实用技术,但是搞理论叠床架屋,或者弄些礼法制度来约束朝臣,这正是儒家的看家学问。
    吕皇后以“大家算是老乡”开头,和叔孙通一下子就拉近了关系。说自己老家单父县和叔孙通的老家薛县(枣庄)距离很近、风俗相通,自己自幼也在家父的教导下读过一些诗书,只不过不得名师,学问不精,但是对儒学是极仰慕的。这一番话让叔孙通有些飘飘然。
    然后皇后就抱怨说如今的功臣勋贵都是些泥腿子臭大兵出身,粗鄙不堪,连皇帝陛下发迹前也不过是个草根土鳖,哪懂什么利益,做皇帝的架势,和做土匪头子也没啥区别,希望叔孙大儒多用用心,弄清君臣之别,教化皇帝朝臣懂得礼仪,才不让咱大汉贻笑天下。
    叔孙通自是微笑不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封神:我为人皇权势滔天:从力挺绝色总裁开始妖怪茶话会赌她心软求和?转头嫁他小叔虐哭他斗罗:武魂九头相柳,吞天噬地!穿书变强,你说反派全到现实了?七零易孕娇娇女,馋哭绝嗣京少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退婚渣男后,被矜贵小叔掐腰求吻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