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以先秦平均三四十岁的寿命,刚刚完成学业,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还能做啥研究,科技又如何进步呢?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在成化朝以前的大明,五十岁的时候,你就要掰着手指头,数数自己还能活多久了!
六十岁须发皆白,已然满目沧桑,已经是嗝屁的边缘,科研已经不可能了。
至于七十岁,古稀两个字,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
哪怕如今的大明,相当一部分的人不愁温饱,依旧难以长寿。
这个阶段,医疗就需要大力普及了。
与农业不一样,农业科技的普及,事关千万人的温饱,乃农民立命根本。
一旦切实可行,一旦能增产,一旦有收益,只要朝廷稍加引导,就可以迅速普及。
而且,亩产增加,事关税收,事关父母官的乌纱。
所以,官员会非常重视!
而普及医疗技术,就困难得多!
开放大明医科大学,大量培养人才,下放学业有成者去四方传授医学,鼓励药材人工养殖,平抑药价……
医疗的普及措施,极其艰难。
因为,地方上不会因为有人病死而责怪府县官员,老百姓不会因为看不起病而造反。
这些简单的医疗普及举措,在后世看似极其简单易行的事情,而今却充满了不可行的因素。
最直接的要面对的,就是宗教!
医馆的大肆推广,势必影响跳大神,巫医,开坛做法,念经驱魔。
这里面阻力非常大!
所以,朱佑樘要册封张山风为国师,就是冲着这帮人去的。
后世是因为建立在完整的工业系统,有无数前辈几十年打下的科学普及基础,还有伟人振臂高呼,扫除封建迷信,才艰难的建立起医疗体系。
在如今的大明,医疗落后,百姓愚昧,生病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鬼怪,让简单的事情显得无比艰难。
要改变这些东西,在缺少伟人那种绝对号召力的情况下,只能用魔法打败魔法。
国师说,病了要看大夫,要吃药,不能喝符水,你信不信?
国师说,小孩子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