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大殿内只有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众人翻开书本,脸上纷纷露出惊讶之色,只见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和感悟,字迹工整,笔锋刚劲有力,一看就是经过反复研读、深思熟虑留下的痕迹。
沈怀诚见状,挺直脊背,继续说道:“陛下,臣虽为文臣,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纵览史书,朝代更迭,战乱频发,百姓生灵涂炭。今虽太平,可君子需防患于未然。臣深知军事乃国之重器,关乎社稷安危、百姓福祉,便日夜钻研这些兵书战策。从《孙子兵法》的谋略智慧,到《吴子》的治军之道,臣无不用心揣摩。每有所悟,便记录下来,反复推敲。”
沈怀诚顿了顿,环顾四周又继续说道,“臣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些批注与感悟,虽只是理论,但也是臣为国家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所做的思考与准备。臣相信,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反观殷公子,仅凭几句似是而非的言论,几位莫须有的证人,就妄图污蔑臣抄袭,实在是居心叵测。科举乃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关乎公平公正,若任由这种不实指控得逞,以后寒门子弟还有何出路?望陛下明察,还科举一片清明,还臣一个公道。”沈怀诚一番慷慨陈词,掷地有声,在大殿内久久回荡。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看向沈怀诚,心中暗自感叹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这沈怀诚不仅才学出众,面对如此困境,还能冷静应对,条理清晰地为自己辩驳,将来必能成为自己的得力臂膀。
这时,一位身着锦绣朝服的中年大臣从文官队列中走出,他神色恳切,拱手道:“陛下,臣仔细翻阅了这些书本,单从这密密麻麻的批注和深刻的感悟便能看出,沈怀诚平日里是何等用功。如此苦心钻研学问之人,怎会做出作弊抄袭这等下作之事?还请陛下明察,莫要让寒门学子寒了心。”
这位大臣名叫苏御,也是燕派的人,与沈怀诚同属一派。苏御为人刚正不阿,在朝中威望颇高,他一直致力于为朝廷举荐贤能,尤其看重寒门子弟的才华。此次他挺身而出,力挺沈怀诚,便是看中了沈怀诚的学识与品行,不愿看到他被无端污蔑。
苏御的话音刚落,又有几位官员站了出来,他们皆是燕派成员,平日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