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恭敬地回应道:“太上皇圣明,此计一出,必能让那些官员们打消杂念,也能让这支船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我大齐的海疆稳固贡献力量。儿臣明日便依照太上皇的吩咐下旨。”太上皇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他深知,这一决策对于大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他也有信心,凭借这一举措,为大齐的繁荣稳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二日,天色未亮,京城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之中,皇宫的东华门便已缓缓打开。文武百官们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神色各异,陆陆续续地踏入宫门,向着金銮殿走去。他们的脚步匆匆,心中却各怀心思,今日的早朝注定不会平静,威武侯赵轩的船队之事,就像一块巨石,在众人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威武侯赵轩同样早早起身,他身着崭新的朝服,腰间悬挂着象征身份的玉佩,身姿挺拔,气度不凡。昨晚,他已从亲信那里得知,今日朝堂之上必将有一场激烈的交锋,但他毫无惧色,神色平静地走出府邸,向着皇宫走去。一路上,他思绪万千,心中默默想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金銮殿的琉璃瓦上时,早朝正式开始。宣帝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文武百官们整齐地排列在殿中,向宣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后,便静静地站在原地,等待着今日早朝的议题展开。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随着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殿中顿时一片寂静。片刻之后,镇国公率先出列,他微微躬身,脸上带着一丝恭敬,开口说道:“陛下,臣有本奏。近日听闻威武侯赵轩率船队抵达通州,其船队规模庞大,远超朝廷水师。且赵轩身为武侯,竟私自与南疆商户行商,此等行为,不仅有辱国体,更有拥兵自重之嫌。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以正朝纲。”
镇国公的话刚一出口,殿中顿时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其他官员们纷纷交头接耳,脸上露出了赞同的神色。显然,他们早已在私下里达成了共识,准备借此机会对赵轩发起攻击。
赵轩闻言,不慌不忙地出列,他向宣帝行过礼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