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二夫人王氏早早便被罚在小佛堂内整日诵经祈福,倒也没机会派下人出去放印子钱,更是没法偷到公公贾代善的印章包揽诉讼,是以在荣国公府随大流还上欠了国库的几十万两白银后,倒也避开了被抄家问罪的结局。
当然,陡然拿出这么一大笔银子对贾府来说也是伤筋动骨,好在因着这几年学宫收人,贾府中放出了不少身契,丫鬟仆役少了,支出也少了,加上缩减些饮食,倒也还过得下去。
至于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和外甥女薛宝钗,早在当年学宫第一次招人之时,便被录取。而今已是顺利毕业,更是凭自己的实力成了女官。
说起来,因着王家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许家中姑娘读书的规矩,王熙凤在学宫中,很是吃了不少苦头,但好在她本性要强,一边跟着修炼,一边咬牙苦读,为防将来被人糊弄,还熟读了本朝律法,可以说是短短几年,脱胎换骨。
因着叔父王子腾并无子嗣,本就喜欢侄女王熙凤的王子腾夫妻见此更是直接将王熙凤当作了继承人,举全家资源供养,王熙凤也是争气,为人聪慧伶俐,做事也是雷厉风行,在官场可谓如鱼得水,没过几年官职就超过了叔父。
而薛宝钗就更别说了,前世本体乃是法器金簪的她,生来便对商贾之事颇为敏锐,为人也甚是圆滑。在父亲去世后,更是以年幼之躯,撑起了险些被族人瓜分的薛氏。
好在那些薛氏族人到底是碍于王夫人妹妹薛王氏的背景,想着王家和荣侯府尚未落败,倒是也不敢太过分,但终究孤儿寡母还是有些艰难。
不过在薛宝钗成功被选进学宫后,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那些薛家族人虽远在金陵,但也知晓利害,这主支的大姑娘进了那学宫,未来许是就要成为修士了!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为了那点浮财招惹她,若是将来被报复,可就不好了。身为曾经的“皇商”薛家的族人,其实他们大多都家产颇丰,只是见家主病逝,想借机在主支多咬下些肉罢了。见势不成,善于权衡利弊的他们倒也没再多纠缠,一夕之间就变了副嘴脸。有的甚至还想着,要不要反过来送点钱财维护一下感情呢。
薛宝钗对此的反应就是在学宫之中更加努力,力求能学有所成未来考上女官手握权势庇佑家人,有财